预约量房
ONLINEMESSAGE
多少人,关注着疫情信息
多少人,情系江城大武汉
多少人,牵挂着一线的英雄
多少人,焦急的守望泪涟涟
目前
我国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疫情考验
在这场疫情面前
全国人民同仇敌忾
众志成城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前沿
正有一批优秀的科学家
他们以他们的知识、勇气、智慧和责任感
正在进行着造福全人类的事业
01
钟南山
“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一路奔波不知疲惫,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2003年,面对恐慌的群众、甚至是恐慌的医护人员,钟南山说:“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
他以身作则和自己的同仁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2020年,当我们再一次面临疫情的考验时,钟南山再一次成为了一名“逆行者”。
1月18日,他一边告诉群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挤在高铁餐车的一角,昼夜兼程地赶往武汉。
1月20日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在广东有2个病例,没去过武汉,但家人去了武汉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2月14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透露,近日,在钟南山院士的指导下,实验室联合多家研究机构,最新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已在实验室和临床完成初步评价。
据介绍,仅需采取一滴血就可在15分钟内肉眼观察获得检测结果,且患者的血浆稀释500至1000倍后,仍能检测出阳性条带。
2月18日的省政府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院士特别强调预防下水道传播病毒。钟南山院士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在说到公众防护时,他认为,目前对于公众戴口罩、勤洗手的指引很有用,进一步要强调保障下水道通畅,预防粪-口传播病毒很重要。钟南山认为,不是粪便通过污水管,流出污染了饮用水、食物,而是粪便通过管道的鼓气作用,形成气溶胶传播,人体吸入病毒而感染,而不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就此,钟南山指引公众,保障管道无损、畅通,非常重要。
同时钟南山院士提醒大家:戴口罩是为疫情防控做贡献。每个人出门一定要佩戴口罩,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每个人都戴口罩,疾病传播速率会下降,有利于疫情的遏制。并亲身示范取下口罩的正确方式:1.应该用手捏住耳绳取下口罩;2.不能抓到外罩污染面。
这位已经到了耄耋之年的老人,不仅事事冲在第一线,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
钟南山院士自己说:“我老有一种感觉,好像专门喜欢跟谁较劲,老觉得不管走到哪儿,自己都不太受欢迎。”
可事实上,钟南山院士就像一针镇定剂一样,不管是在17年前的SARS中,还是在17年后的这次疫情中,他都是最受欢迎的全民英雄!
02
李兰娟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
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她是中国感染病学科唯一女院士,73岁的她,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她说,这一次,她来当一个医生,没考虑过什么时候回家。
2月4日,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两种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效果。李兰娟说,“我们这次是来治病救人的,特别是要救治重症病人。 ”抵达武汉后,李兰娟一刻也没停歇,听汇报、讨论诊疗方案,平均每天只睡三小时。而她却说,“没有问题,我身体蛮好的。 ”“70多岁的老人,真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的火车,吃过早餐接着就开会,各个医院专家,基层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
在抗击SARS时期,李兰娟对浙江的防治提出并采取了系列创新性措施,实现了该省医务人员零感染率,重症病人得到有效救治。十年后H7N9肆虐中国南方省份,李兰娟创造性将李氏人工肝用于重症H7N9救治,显著降低病死率。 “作为感染科医生,控制传染病是我们的责任。 ”李兰娟说。
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李兰娟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作为国家级专家,她提出了对疫情的预判,特别是提出了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电视上,李兰娟的一口绍兴普通话让人印象深刻,“希望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让危重症病人的病死率下降,这也是我这次申请去的重要原因”。
也许,对李兰娟来说,无论做教授还是做院士,从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挽救病人生命就已成为她一生的职责。
03
张改平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张改平院士勇于担当,主动应对,集中其在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等三个实验室的优势资源,组织精干研究团队,第一时间紧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检测技术研究工作。
张改平团队在整个春节假期期间保持高强度的工作状态,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并取得了六大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提出了采样随即灭活病毒的采样方案,可有效降低病毒扩散。
设计合成了独特的引物,研制成功了可用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普通PCR检测试剂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其中,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的检测精度为国家公布引物的10--100倍,检测时间为1.5小时。
研制成功了可用于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试纸,检测精度提高到10个拷贝以下,在试纸上的反应时间只需三分钟。可肉眼观测结果,操作简便,且不必使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研制成功了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试纸,可用于诊断、治疗参考,流行病学调查、免疫评估等。
04
中国建筑
当下,还要关注到更多工作团队,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我们知道,他们正在创造新的奇迹。
每每说到中国建筑,人们总会用“基建狂魔”来形容,这一次,“基建狂魔”正在与另一个真正的魔鬼赛跑,当年,在北京小汤山的实践证明,“基建狂魔”是所向无敌的,那一年,他们跑过了非典。
在这“狂魔”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筑行业的科学家们所付出的努力。
我们不知道当年小汤山团队的名字,我们也不知道现在火神山、雷神山建设团队的名字,但是我们记得他们的前辈,这些前辈包括梁思成、林徽音、茅以升等,这些科学家们铺垫了中国基建特色,基建狂魔传承了他们的基因,正在以万钧雷霆之势,迅速打造着医患人员的庇护所。
我们多学习科学家的智慧精神,共同构筑抵制这个邪恶之源的防线。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你是在前方还是在后方,无论你是在内心还是在语言,都请对我们的科学家们,表达深深的敬意。
科学家是抗击冠状病毒的第一道防线。
中国人民,绝对有信心,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们能够很快完成抗击疫情这个艰巨任务。
我们向他们致敬,我们向他们学习。
配合防控,绝不散播传谣言。
我们相信,党和国家就在身后,
守护着百姓健康与安全。
让我们,面对病魔齐宣战,
抗毒防疫凯旋归。
同心抗“疫”,我们一定赢!